基于国际前瞻教育理念对“成长教育”的再认识——李建成在学校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摘录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1-11-20
基于国际前瞻教育理念对“成长教育”的再认识
——李建成在学校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摘录
1.教育目的:让每个人都能成为“最好的自己”,在与自然、社会和谐互动中实现“让世界与我们共同成长”。
“教育可以视为一种社会契约——一种社会成员间为了共享的利益而合作达成的默示协议。”
师生来到学校便应共守“社会契约”——个人成为“最好的自己”,共担“社会责任”——“让世界与我们共同成长”。
启外的教育定义是“启迪每一个人自主成长的过程”。
新的教育社会契约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学习,以及学生、教师、知识和世界之间的关系。包括,继承优秀教育传统,革新教育教学模式,强调生态、跨文化和跨学科学习,支持学生获取和生产知识,同时培养他们批判和应用知识的能力;重新构想学校,以推动世界更好地向更加公正、公平和可持续的未来转型;保证人类享有和扩大终身教育,及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空间中受教育的机会。
启外的教学目的:发展师生,发展课程,发展世界
启外的师生不应是知识的“二传手”,而应是知识的“生产者”,智慧的“创生者”,是世界的“变革者”。
2.教育目标:让每个人的身心、智慧、情感、道德等方面都能获得健康成长。
橡树林学校的宗旨:探究知识、探究自我、探究某种超越知识的可能性,自然会带来心理上的革命,因此难免会形成截然不同的人际秩序,也就是社会。透彻地理解这一切能够带来人类意识领域的深刻变革。
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,教师和家长通过与孩子们交谈、陪孩子们散步、同孩子一起生活。家长、教师和孩子们之间将会建立起一种没有权威的关系,只有自由探索和内心成长的感觉。
3.教育信念:人的生命成长具有“未特定化”,也一定有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。只要我们提供适合他的教育方式,就可能唤醒生命的无限潜能。
生命有限,潜能无限。
启外的教育信念:没有学不好的学生,没有教不好的教师。
4.教育原则:人的生命成长是自己完成的,所有教育方式都应通过自我教育实现。
教育就是沟通,最好教育的实现途径,不是说教,而是倾听。孩子如何才能听话?安全感是第一位的保障。接纳孩子,尤其不那么听话的孩子,接纳他的一切,让孩子觉得你值得信赖,愿意向你倾诉。不听话是因为有一个强大自我,不管对错,这个自我都是一个对抗的力量。对抗状态下,越是正确的教育,越是一种继续否定的力量。
倾听亦是教育,教师耐心倾听学生表达,让他把心中的话说了,他便得到释放,也便能够主动遵守规则。
教师的讲解是告诉学生,告诉他不一定掌握;学生的感悟是自我教育,自育他才会有收获。
向家长告状是把自己的教育任务移交给别人,这样做便是告诉家长自己无奈,好像是推掉责任,实际是丢掉尊严。
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,学生和我们老师在一起感到安全了,他便会把你当作朋友。
5.教育策略:引导团队成员共享成长——每个人享受自己和他人成长,从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。
缔结这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必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,即确保人们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,强化教育作为公共行动和共同利益的形式。
新的教育社会契约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学习,以及学生、教师、知识和世界之间的关系。
6.教学方法: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程建构,通过自己发现问题,自己解决问题,促进课程和生命一起成长。
重新构想“为何学、怎样学、学什么、哪儿学和何时学”的迫切需求。
——《全球赌博十大网站》
7.评价思想:以学生原来基础和潜能发展可能为依据,考量学生自己应该达到目标的达成度,在评价中促进他们更好成长。
师生发展: 知识技能、学习兴趣、学习习惯、个性特长
课程发展:“学科+”(科内融合、学科+学科、学科+生活、学科+科技、学科+媒体、学科+基地)
世界发展:解决生活问题;对某一项目变革。
8.管理思想:引导团队每个成员一起建构适合自己的成长文化,使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共同体。
从本质上说,管理就是领导和师生找到相互认同的做事方式,这个做事方式便是学校文化;然后,再用这个文化引领每个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——用文化发展人,不是用制度束缚人;最后,学校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,共构更加完美的做事方式。
启外的做事方式就是:共享成长
“教育可以视为一种社会契约——一种社会成员间为了共享的利益而合作达成的默示协议。”
“合作”即“共享”,“达成的默示协议”即“发展师生,发展课程,发展世界”——“让世界与我们共同成长”。